看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教育”四川样本观察③丨从AI赋能到通识教育,看AI重塑高校本科教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7:21:00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摄影 韦维

在高校的课堂上,当AI可以帮助学生自学,老师存在的意义何在?

去年底,电子科技大学公布了首批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本科教学教改项目立项名单,103个人工智能赋能项目获立项。而在此之前,该校还出台《电子科技大学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大力推进探索实践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

如今,半年过去,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专程来到电子科技大学,近距离了解AI如何重塑高校本科教学。

AI如何赋能课程?

从“效率工具”到“思维伙伴”

4月底,学期过半。回顾整个大一的课程,英才实验学院2024级本科生刘英杰最难忘的竟然是上个学期的“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课。

教授他这门课的老师是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黄廷祝。去年9月,他和团队青年教授对“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课程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形成了在线智慧课程、交互式AI数字教材、智能助教协同三位一体的“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

黄廷祝介绍AI赋能课程。

其中,团队通过全面梳理数字教学资源,打造了该课程的专属大模型——“线代智多星”。这个大模型拥有全面覆盖契合教材的600余个“问答”,不仅能够辅导答疑,还能完成“AI辅助期中测试卷”“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等多项任务。

所以,在黄廷祝的课堂上,不是传统的讲课模式,而是学生在AI辅助下自主学习,然后课堂上师生全程一起融入做研究式的教学,实现思维与能力升华的深度学习,整个课堂成为贯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觉自己就像是研究者,在老师带领下不断探索知识的奥秘,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也变得生动有趣了。”刘英杰说。

从“效率工具”到“思维伙伴”,AI带来的改变同样体现在电子科技大学的特色项目课程当中。

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涛的“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这门课上,利用AI出题、助学、助管、助教的智慧课堂早已实现。为了激发同学们兴趣,吴涛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全新的作业——自制电路板分析软件和AI融合的课堂“智慧助手”硬件。

采访中,吴涛也展示了其中一位学生制作的“智慧助手”。这个“智慧助手”外形还是一块电路板,但其“大脑”接入了DeepSeek,连接无线网络后,可回答许多关于电路设计的知识。“下一步,我们还考虑将AI与其他电路相结合,比如制作一个自动驾驶的小车、或加装一个可识别不同对象的摄像头等等。”吴涛说。

吴涛展示学生制作的电路板“智慧助手”。

AI通识教育2.0版

校企协同发力提升学生AI素养

在高校,AI除了赋能其他课程教学外,围绕其开设的通识课程也必不可少。

4月21日晚,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程走进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专家的引领下,同学们现场体验了扩展现实(XR)在媒体制作领域的应用。

对该校航空航天学院2024级学生沈正涵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奇妙的体验,“在上大学以前,我除了自学一些编程语言外,并未真正接触过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这个课让我对大模型的垂直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大一学生沈正涵正在听课。

在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统一开设的核心通识课。“本学年我们一共招收12班学生,授课老师超过20位,不仅有学校多个学院跨学科领域的多位老师参与,课程组还多次邀请企业专家分享AI工业应用进展、发展前景。”该课程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朱树元说。

朱树元介绍,如今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已经是“2.0版”,是在原来4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升级而成。“我们的课程定位为零基础、入门级,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基本概念的同时,了解和探讨人工智能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安全挑战、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朱树元说。

朱树元正在上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

而谈到AI众多的应用场景,写作应该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在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写作基础”这门通识必修课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

在课程负责人、该校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武刚看来,AI确实是能够大大提高写作效率,但学生如果完全依赖AI,则会缺乏逻辑训练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出现盲从。

就未来如何处理好AI与写作课程的协同发展,武刚提出三条路径:构想建立跨校的AI写作评价体系,打通从课程作业到学位论文的查重标准,让学术规范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实验用绿幕录制与语音合成技术打造“数字分身”,让教师突破时空限制,成为24小时在线的“思维教练”;呼吁构建区域算力共享网络,让中西部高校也能平等获取技术红利。

武刚在“专业写作基础”课上,讲解AI赋能。

“冷思考”

AI时代的教学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应用

在电子科技大学打造的AI赋能课程中,无论是AI助教还是知识图谱、虚拟仿真平台,都不少见。技术为教育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新工科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同时也作为长期坚持在课堂一线的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廷祝认为,AI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及运用知识创新的模式,“重定位”是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抢抓机遇,开辟新赛道”是首选之路,“协同共进,塑造新优势”是最大机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巨大挑战,但对学生的挑战明显更大。”黄廷祝谈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很可能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学习能动性强的学生在AI的帮助下会变得更加优秀、成长更快,而大部分普通学生如果过分依赖AI反而会深受其害。”在他看来,AI时代的教学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教学”的宗旨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黄廷祝说。

对此,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沈火明也十分赞同。在他看来,AI时代的教学变革,“变”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而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变的,“老师的育人功能不仅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还有学生品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然而,不同高校之间资源、环境各不相同,如何打破教育资源差异,让更多高校的老师更好地适应AI时代?

沈火明谈到,推进智慧教学有两个关键:一是智慧校园建设,二是教师拥抱AI的主动性。“不同学校的老师,应该选择不同的路径。”沈火明说,对于一些基础条件优越、教学投入充足的学校,老师们应主动打造智慧课程,积极探索智慧教学模式,更好助力学生智慧学习和成长成才;而对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学经费有限的学校,在AI赋能教育教学中,适宜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优先在优势专业和课程中开展试点工作,而更多的老师则可以“借力”其他学校的智慧教学资源,有效提升自身的智慧教学水平。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SKYS亮相杭州第二十二届CACLP展会 IVD产品方案大放风采

2025年3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试剂博览会(CACLP)在杭州大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企业参展,覆盖体外诊断(IVD)全产业链,涵盖检验医学、输血医学、独立实验室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品展示。作为全球IVD领域的旗舰展会,CACLP通过

江苏本周气温玩“蹦极” 最高气温冲上30℃再跌到10℃

刚刚过去的周末,春色满园,三月花香,正是出游的好时光。本周天气持续晴好,气温不断攀升,预计到26日,本轮升温将达到顶峰,江苏全省最高温度将冲击30℃。明明才入春怎么就“无缝衔接”夏天了?不过周三过后,冷空气重新占据上风,气温又将“恢复正常”。从天气预报来看,24日全省最高温度将超过27℃,而25日和

最新文章

湖北星楚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趣派派”商标获核准

天眼查财产线索显示,近日,湖北星楚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趣派派”商标获核准,国际分类为35-广告销售,商标注册号81668141。资料显示,湖北星楚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潘安安,成立于2023年,位于荆门市,是一家以从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一季度民航旅客运输1.9亿人次

记者从中国民航局27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季度,民航全行业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1.9亿人次,同比增长4.9%。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勇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民航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85.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5%;累计完成货邮运输量224.3万吨,同比增长11.7%。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