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李慧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借助智能技术加速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转型升级,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提出了清晰而具体的要求。“大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一环,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本质上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生成式人工智能根据深度学习模型推进了人机交互,在算法优化、数据驱动后,师生之间、人机之间交互性更为深刻、复杂,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更加凸显。另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资源互联、高频交互与拓展“大思政课”的工作格局具有耦合性,教育者应坚守“育人”本质,借助技术革新,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积极推进“三全育人”。
教学内容警惕“冷落”现象。在数据化的用户信息偏好算法逻辑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其深度性、思想性容易遭遇算法“冷落”。在人工智能算法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关键点,坚持课程建设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构建核心内容课程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精神之基。思政课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资源整合集成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革命文化筑牢信仰之基。红色文化主要集中在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和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中,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各地红色场馆广泛应用,“云参观”“云学习”已成为思政实践学习的重要方式,高校可通过云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打造“云上思政课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奋斗之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等融合范围较广,创造出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较多,极大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高校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思政资源优势,建立学习资源库或智慧思政平台,通过开设基础性课程、通识性课程加强思政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意识形态安全之基。
教学方法强化“主体间”引领。从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建构人的精神体系,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数字符号难以真正实现人文关怀。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双主体模式正向“三主体”模式转变,人工智能的深度思考能力,已具备一定的主体性倾向,能够与人类形成交互主体性关系。为此,要打造人机系统思政共同体。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教育者要注意自身教学能力素养的提升,发挥自身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数字智能素养,通过掌握人机协同技术,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接学生需求,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精准性和实效性。此外,因算法逻辑、个人偏好,个体极易陷入“信息茧房”,这十分不利于知识学习的创造和内化,教师和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利用好人工智能辅助工具的同时,要注重发挥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避免过度依赖技术。面对海量数据和快速形成的算法信息,个体要结合实际,加强信息分析与整合,为个体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智慧”养分、“创新”养分。
教学过程强调“知行合一”。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了青年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智能算法,学生可获得“答案”,可人工智能无法提供个体知识的思想性和建构性。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在传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创新育人理念与模式,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倍增效应。学校、社会、网络是思政育人的主要阵地,人工智能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将学校思政与社会思政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线上线下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实时互动、个性化、多场景、虚实融合的教学,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透过自主探究、小组学习体悟真知提升能力。注重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建立“知识学习+夯实信仰+能力提升”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入实践场域,走进历史、传承文化、涵养品格。网络思政亦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要积极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符合大学生的作品,增强主流思想舆论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交互技术,让网络互动成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警惕“算法黑箱”,防范意识形态渗透风险。
教育评价突出“精准增值”。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推进思政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方面。传统思政教育教学评价大多参考于考试成绩或者教师主观评价等,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缺乏个性、发展过程评价缺位等问题,“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仅用分数衡量学生不够全面,增值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能够更加公平反映学生的发展轨迹与水平。人工智能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表现等行为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整合分析,能实时反映学生学习实践的态度、进度、效果等。为此,高校可开发易于使用,以及集发布课程、提交作业、互动讨论等功能丰富的在线思政教学平台及学习管理系统,教师通过“学习数据痕迹”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问题,进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思政教育的精准性。学生通过“学习数据痕迹”了解自身学习实践进度,及时补缺补差。高校可深化学分制改革,开发应用“第二课堂”系统,建立德智体美劳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2023年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ztsjh-2023-4-13)研究成果之一;滁州学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研究课题(2024szqh0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热门文章
TOPSKYS亮相杭州第二十二届CACLP展会 IVD产品方案大放风采
2025年3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试剂博览会(CACLP)在杭州大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企业参展,覆盖体外诊断(IVD)全产业链,涵盖检验医学、输血医学、独立实验室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品展示。作为全球IVD领域的旗舰展会,CACLP通过
江苏本周气温玩“蹦极” 最高气温冲上30℃再跌到10℃
刚刚过去的周末,春色满园,三月花香,正是出游的好时光。本周天气持续晴好,气温不断攀升,预计到26日,本轮升温将达到顶峰,江苏全省最高温度将冲击30℃。明明才入春怎么就“无缝衔接”夏天了?不过周三过后,冷空气重新占据上风,气温又将“恢复正常”。从天气预报来看,24日全省最高温度将超过27℃,而25日和
最新文章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思想纵横)
来源:人民日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劳动群众,礼赞劳动创造,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挺膺担
五一试业!开在比亚迪旁的美食市集,等你来打卡
随着城市烟火气的回归,谢岗镇即将迎来一个网红打卡点!据了解,该美食市集位于谢岗大道比亚迪工业园路段,占地约3000平方米,设55个摊位,配有公共就餐区、停车区。目前全新 “摊规点”正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五一假期试业,6月份正式运营。规范流动经营破解民生治理“双难题”“以前下班经过这里,电动车都要走S